林靜秀

課程
開課學期:

本課程旨在訓練學生認識藝術可作為回歸自然之道、感受環境藝術創作的樂趣及對自然有創造性的感知。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我們透過藝術手作,關心大肚山的生態議題,不只是頭腦學習,還有手作學習,不只是認識問題,還在發展解決方案。我們不只是做為學習者,還會成為教學者,大學生會有機會教導大肚國小學生,手牽手一起關心大肚山的生態。我們不是在口頭上珍愛生態,我們是在行動中照顧生態。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清明,大肚山迎來從避冬棲地北返的紫斑蝶,作為上百公里旅程的中繼站,卻在不斷的開發,我們有好好歡迎和招待過境的客人嗎?我們透過科學文獻閱讀她們,透過田野調查觸碰她們,透過繪本認識她們的生命故事,透過桌遊體會她們的苦情,最終我們書寫創作自己的紫斑蝶故事,在當中我們與紫斑蝶生命相遇,我們與紫斑蝶一起對未來作夢。

開課學期:

圍繞生態環境發展出有各式的書寫觀點,像是生態科技寫作、生態思想寫作、生態新聞寫作、環境參與的觀察寫作、生態文學創作等等,除了需要有基本的生態科學常識、具體落實的環境參與經驗,也需要掌握各種生態寫作的基本規範。因此,本課程在介紹各式生態書寫的基本觀點和規範,並且實際的在課堂上進行書寫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本系三個領域所需的基本寫作能力,並且提供本系學生探索學有所用的想像空間。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在科技社會中,我們面臨與自然異化的問題,究其根源在於強調理性判斷,而將萬物視為無物,為了重新接合與自然的情感連結,藝術或可成為回歸自然之道。在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的研究與治療實務發現,語言分析會日益理性化,讓人遠離其情感領域,相較之下藝術能夠較語言更能觸及隱藏背後的領域,而當我們以藝術進路回歸自然發展生活經驗,也會發現自然提供給我們的影像也有其特殊性,作為與自然潛意識情感連結的象徵。本課程將帶領同學投入自然中進行藝術創作,在藝術創作中尋找另類的接觸自然方式,學習傾聽自然的語彙,拓展對周遭環境的感知能力,發現萬物作為生命的活力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