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鎮輝

課程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本門課程以引導學生學習空間五感敘事為核心,再將敘事成果,透過策展進行轉化與呈現。課程經由舉辦五感工作坊、中城工作坊、策展工作坊、美學實踐與策展講座等,搭配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運用GIS數位工具進行空間五感敘事練習,最後提出以靜宜大學校園為場域之三項主題策展企劃方案,作為後續深入環境探索與策展敘事之學習基礎。

本項課程之教學進程,除講授文化地景之基本概念,則著重於以實境遊戲為工具,進行場域資源之創新敘事。首先以靜宜校園為範圍,進行第一階段之實境遊戲設計練習,接續再以實際前往臺中市大肚區瑞井社區進行現地踏查之身體經驗與探索成果為基礎,進行第二階段之實境遊戲設計。期能藉此呈現何謂文化地景,以及如何以實境遊戲進行文化地景之再現與敘事之創造歷程。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本門課程為針對培養跨領域學生團隊之基礎培力課程,本學期規劃辦理團隊合作、簡報溝通、專案企劃等三階段工坊課程,據以訓練及養成學生由內而外,由個人到團隊之敘事能力。課程小組最終完成以青年論壇及議題策展為主題之六項專案企劃,藉此提升修課學生之議題探索與行動實踐能力,並為後續大學端與場域端之相互協力與合作,打下基礎。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課程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亦能協助其他跨領域課程之課程推進與修課學生學習,由做中學來達到行動探索及場域實踐的目標。此項課程亦能結合高階敘事與問題解決,以達有效培養未來人才之目標。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化粧品皮膚科學是化粧品專業領域中基礎的理論學科,任何的化粧品都會與皮膚直接或間接接觸,能改善皮膚的外觀或生理功能,但也會傷害皮膚組織。因此,要研製適合人體膚質與機能的化粧品,必須先要對於人體皮膚之基本構造、功能、特性與病理多加認識。此外,在民眾對皮膚生理與保健認知不足的情況下,透由修習本門課程學生,以講說及互動等形式,讓銀髮族群及國小孩童正確認識皮膚保養觀念,落實青銀共同學習,則是本門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

本門課程以認識與及探討高齡社會作為核心教學內容,課程循序漸進讓學生透過訪談家中長輩,認識長輩之高齡生活樣貌,也經由課堂上之戲劇模擬方式,來同理高齡者之多元身心狀態及特殊需求。另與場域組織-大肚青春會館連結與合作,協助學生認識高齡長輩照護與日常生活之真實樣貌,經由訪談長者,同理長者之身心狀態,最後透過舉辦海線青銀小旅行,開啟以青銀共創為核心之高齡社會創新發展機制。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運用商業模式圖,針對台中市大肚區休閒觀光資源特色進行創意行銷企劃案。由於全球新冠病毒肆虐,國人無法出國的情況下轉而進行國內旅遊,在旅遊市場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既有遊憩資源的供給呈現過度飽和的現象,為抒解各景點的遊憩壓力並促進地方發展,有其必要性及重要性。大肚區緊鄰台中都會區,也是台灣西部海岸區的交通樞紐,以鄉村人文景觀著稱,透過同學們的行銷企劃案,可將大肚的觀光資源介紹給大眾,提供國人另一處休閒場所。行銷企劃內容包括背景,目標客群,價值主張,關鍵活動及資源,合作伙伴,顧客關係,通路及收益流等,並以影片及地圖摺頁,行銷小物等進行成果展現。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本門課程為針對靜宜大學新鮮人入學前之跨域學習課程,課程內容包括認識自我與議題探索,也將學習場域延伸至臺中市大肚區,經由實際走訪大肚車站、追分車站、大肚青春會館、磺溪書院、趙氏宗祠、大肚區農會糧倉、瑞井地區等地。也透過夜宿瑞井國小,深入體驗場域環境,後續再進行議題探索與簡報分享,建立後續議題導向敘事力學習之良好基礎。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針對資訊學院學生所研發之寫作課程。以認識學術論文摘要寫作為基礎,再進行學術短文寫作練習,最後導入知識寫作九宮格,循序漸進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模式,完成包括:虛擬偶像、遊戲式學習、資訊傳輸及加密、智慧農業、虛擬實境、聊天機器人、車用導航、人工智慧、看門狗辨識系統等多元主題之知識寫作練習。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在全球化浪潮的社會發展情境下,在地化為回應整體社會趨向單一化與均質化,並藉此建立差異化發展立基之有效工具。

本門課程引導學生認識各地方之人群、空間、產業,以及環境,並以線上平台,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議題發想與探討。

期中階段後,導入Podcast模式,引導學生練習以聲音進行敘事,除循序漸進教導學生如何進行Podcast製作,也鼓勵全班同學以分工合作模式,共同進行臺中市海線地區之八個行政區域,進行地方資源及議題探索,並製作八組Podcast系列節目,以能深化修課學生對於臺中市海線地區之理解與認識,也能作為全校同學共同探索學校周邊場域之學習成果與發展基礎。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觀察力是建構設計思考能力之基本素養之一。經由對於觀察力之概念及工具介紹,並進行實際練習,有助於學生認識觀察能力之重要性,並提升相應之基礎能力。

本學期課程,引導學生進行靜宜校園、靜宜周邊商圈、臺中市大肚區山陽社區之現地觀察,並循序漸進以主題式觀察之成果收整、綜合式觀察之主題探索,以及邀請場域人士導覽解說,並進行觀察成果紀錄與反思等有層次之教學模式,完成三階段之現地觀察學習。

期中階段之後,則導入實境遊戲模式,針對靜宜校園及三陽社區之現地觀察成果,進行深入探討與延伸運用,以能深化對於場域資源感知,以及延伸性之議題探究,並促進人際連結與互動交流。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在全球化時代的社會情境下,認識跨國性之多元文化與資源特色,並嘗試打開心胸與不同國度之人群對話,乃至相互協力與合作,將是青年學子面對未來世界之重要素養與核心能力。

本門課程透過紙上旅遊,打開學生的眼界與視野,除介紹位於不同地域之文化與自然資源,以及相應之衍生議題,也接續引導學生組成課堂小組,分享過往之旅遊經驗與紙上旅行探索經驗,深化對於全球特色與相關議題之理解與探討,並以臺中市海線鐵道為動線,進行學校周邊區域探索,練習如何經由旅行過程,看見新地方、遇見新人群,以及展望新世界,建立打破框架之無國界學習的重要基礎。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從地理、生態、人文、農業等四個面向,了解生態變遷對於農畜產作物(在地食材)之影響。

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 2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學生能了解全球家畜、作物的品種多樣性和在地化正在消失,顯示出農業生態系統更加缺乏用以抵抗未來的氣候變遷、蟲害和生物病原災害等能力,也因此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在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之核心學習內容面向下,協助學生了解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之基本內容,闡述國際貿易理論的演進與學理上的爭論,探討相關貿易政策(如關稅與配額等)的理論,訓練學生熟悉以幾何圖形作為分析的基本工具,協助學生了解區域性經濟整合與WTO等相關議題;除此之外,導入國際貿易之重要案例-黃豆,進行文獻探討與臺灣課題探索,據以深化核心學習內容之理解與認識,並開展延伸性之持續探究。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本課程邀請來自全校六院學生,透過內在探索與團隊協作等方式,進行以自利利他精神為核心之幸福感探索與敘事。此外,課程深化跨域與設計向度之跨領域學習,期能以正確心態應對內、外在世界,也呼應及協助本校推動未來人才的跨領域教與學,並可延伸至後續之專業課程及通識課程的學習歷程。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在全球化浪潮的社會發展情境下,在地化為回應整體社會趨向單一化與均質化,並藉此建立差異化發展立基之有效工具。

本學期課程除引領學生回顧自身所孰悉之地方經驗,並運用流行音樂,探討地方敘事之多元模式,此外,也分別介紹地方人群、地方據點與地方產業等相關案例,並引領同學進行案例內容探討。

期中階段後,則開啟認識靜宜大學校園周邊之海線地區探索歷程,修課學生經由分組模式,分別針對此區域之8個行政區域進行資源盤點與議題探討,最後再運用Podcast之聲音敘事模式,共同完成海線觀察之Podcast節目企劃與節目製作。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觀察力是發展設計思考能力之基本素養之一。經由對於觀察力之概念及工具介紹,並進行實際練習,有助於學生認識觀察能力之重要性,並提升相應之基礎能力。課程接續導入實境遊戲之創新教學工具,進而針對現地觀察成果,進行深入探討與延伸運用,並經由實際操作演練,加強對於場域資源感知,以及人際連結與互動交流。

本學期課程透過三階段之場域踏查,包括:靜宜校園、靜宜商圈,以及位於臺中市大肚區之山陽社區,前兩階段分別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探索與統整場域資源,第三階段則邀請校址設置於山陽社區之山陽國小教師團隊,引導學生認識及探索場域議題

期中後,開始引領學生分別運用靜宜校園或靜宜商圈現地調查調查成果,以及山陽社區之現地踏查成果,進行兩階段之實境遊戲故事發想與遊戲內容設計。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在全球化時代的社會情境下,認識跨國性之多元文化與自然資源特色,並嘗試打開心胸與不同國度之人群對話,乃至相互協力與合作,將是青年學子面對未來世界之重要素養與核心能力

本門課程透過紙上旅遊,打開學生的眼界與視野,除介紹位於不同地域之特色場址與世界遺產,並藉此引領學生思索如何透過旅遊看見新地方、預見新人群、展望新世界

期中階段後,進入以海線地區為範圍,其時半日之主題遊程規劃,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本10組學生當中,最後僅有4組成行,並接續統整遊程學習成果,以及旅遊影片製作;其餘6組學生則著手規劃為3天兩夜之紙上旅行設計,並以擬真遊記模式,呈現各小組之紙上探索成果。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藉由單元主題講授實務個案研究,建構學生對行銷管理理論架構之理解,培養學生具備實際行動之知識技術與能力

本學期課程先以靜宜商圈作為主要探索場域,經由盤點靜宜商圈之特色資源、繪製靜宜商圈之基本地圖,後續再實地進行靜宜商圈之踏查與訪談,嘗試提出靜宜商圈之特色內容,並據以完成手繪地圖製作

後續再挑選鄰近靜宜大學之MITSUI OUTLET PARK 台中港作為探討個案,經由學生實地進行場域踏,分析場域資源、特色及重要課題,最後再運用商業模式圖,引導學生完成休閒事業行銷企劃,鼓勵以實境遊戲作為落實休閒事業行銷價值主張之關鍵活動,並據以完成整體規劃與實作準備

最終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因素,惟各小組仍以擬真模式,完成執行實境遊戲之必要前置準備,完成休閒事業行銷之完整學習流程。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在全球化浪潮的社會發展情境下,在地化為回應整體社會趨向單一化與均質化,並藉此建立差異化發展立基之有效工具。
本門課程由靜宜大學所在地之臺灣中部區域出發,逐步擴散至南部區域、北部區域,以及東部與離島區域,除介紹各區域具有地域特色之資源及議題,並分享以多元工具型式呈現之地方敘事案例(例如:散文、小說、報導文學、電視、電影、廣播節目、歌謠、博物館、節慶活動、表演藝術、地方刊物等),並反思敘事內容與敘事型式相較於地方特色與議題之關聯性與適切性。
修課學生接續於課堂以小組模式,挑選各區域之特定地方,並針對相應之敘事案例進行介紹及探討,藉此深化對於臺灣各地特色之理解與認識,最終透過網路工具之連結及運用,擴大學習成果之擴散與交流對話。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本課程由食品發酵、食品加工、生態、地理食位不同專長的教師,共同開課。引導學生從地理、生態、人文、農業等四個面向,了解生態變遷對於農畜產作物(在地食材)之影響。本課程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 2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學生能了解全球家畜、作物的品種多樣性和在地化正在消失,顯示出農業生態系統更加缺乏用以抵抗未來的氣候變遷、蟲害和生物病原災害等能力,也因此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藉由辦理多項與在地食材或生態人文相關之動態及靜態活動,活動後透過討論及分享訓練學生敘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