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學期
作為一個世界知名的科技矽島,台灣有著得天獨厚發展數位的環境基礎,文化事權的最高主管機關文化部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前提下,將數位藝術的推展列為現今台灣藝術至關重要的一環。此種情況對資傳系學子而言,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因之,瞭解新媒體(數位╱科技)藝術的內容與美學,以及台灣新媒體藝術的現狀,已是無可避去的知識學習。
以串連資傳系同學在文化藝術領域運用層面上的理解為目的,激發學生資訊背景之優勢,進而在文化產業領域的追求上,具有一定程度之競爭實力。
本課程目標在於透過議題故事的閱讀與說演,進行內外層次的學習,達到內在故事意涵與外在故事說演上在知識、技能與情意態度的養成。因此除了故事閱讀與元素分析外,分「說故事」與「演故事」兩大面向,以情境式的行動教學法達到學生參與式學習,激發學生多元敘事力,以及利他精神的社會場域實踐。
-
本課程採用「文學」與「影像」對讀的方式進行。透過文學作品的選讀,以及影像改編的分析,探究各種議題再現於社會時產生的回音。
-
期待能與不同專業領域的修課學生,借鑑文學與電影的透鏡,觀察、詮釋、辯證、反省各種現實與社會議題。此亦符合「跨域與設計」向度中,推動未來人才的跨領域教與學之目標,讓同學與自他生命經驗對話的同時,也能協同合作達成團隊目標,探究議題並關注其影響。
在全球化浪潮的社會發展情境下,在地化為回應整體社會趨向單一化與均質化,並藉此建立差異化發展立基之有效工具。
本門課程引導學生認識各地方之人群、空間、產業,以及環境,並以線上平台,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議題發想與探討。
期中階段後,導入Podcast模式,引導學生練習以聲音進行敘事,除循序漸進教導學生如何進行Podcast製作,也鼓勵全班同學以分工合作模式,共同進行臺中市海線地區之八個行政區域,進行地方資源及議題探索,並製作八組Podcast系列節目,以能深化修課學生對於臺中市海線地區之理解與認識,也能作為全校同學共同探索學校周邊場域之學習成果與發展基礎。
本課程希望同學能對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法律用語,在聽、說、讀、寫四個面向上能有基礎的認識與掌握,如此才能增進對我國社會日常運行的規範能有初步的認識,以逐步適應與融入,如能進一步引發其對法律專業的興趣,將能協助其擇定專業,進一步研修。
觀察力是建構設計思考能力之基本素養之一。經由對於觀察力之概念及工具介紹,並進行實際練習,有助於學生認識觀察能力之重要性,並提升相應之基礎能力。
本學期課程,引導學生進行靜宜校園、靜宜周邊商圈、臺中市大肚區山陽社區之現地觀察,並循序漸進以主題式觀察之成果收整、綜合式觀察之主題探索,以及邀請場域人士導覽解說,並進行觀察成果紀錄與反思等有層次之教學模式,完成三階段之現地觀察學習。
期中階段之後,則導入實境遊戲模式,針對靜宜校園及三陽社區之現地觀察成果,進行深入探討與延伸運用,以能深化對於場域資源感知,以及延伸性之議題探究,並促進人際連結與互動交流。
在全球化時代的社會情境下,認識跨國性之多元文化與資源特色,並嘗試打開心胸與不同國度之人群對話,乃至相互協力與合作,將是青年學子面對未來世界之重要素養與核心能力。
本門課程透過紙上旅遊,打開學生的眼界與視野,除介紹位於不同地域之文化與自然資源,以及相應之衍生議題,也接續引導學生組成課堂小組,分享過往之旅遊經驗與紙上旅行探索經驗,深化對於全球特色與相關議題之理解與探討,並以臺中市海線鐵道為動線,進行學校周邊區域探索,練習如何經由旅行過程,看見新地方、遇見新人群,以及展望新世界,建立打破框架之無國界學習的重要基礎。
從地理、生態、人文、農業等四個面向,了解生態變遷對於農畜產作物(在地食材)之影響。
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 2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學生能了解全球家畜、作物的品種多樣性和在地化正在消失,顯示出農業生態系統更加缺乏用以抵抗未來的氣候變遷、蟲害和生物病原災害等能力,也因此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在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之核心學習內容面向下,協助學生了解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之基本內容,闡述國際貿易理論的演進與學理上的爭論,探討相關貿易政策(如關稅與配額等)的理論,訓練學生熟悉以幾何圖形作為分析的基本工具,協助學生了解區域性經濟整合與WTO等相關議題;除此之外,導入國際貿易之重要案例-黃豆,進行文獻探討與臺灣課題探索,據以深化核心學習內容之理解與認識,並開展延伸性之持續探究。
本課程以培養學生探索自我、開發創意潛能及創意表達為立意,透過豐富、有趣的療癒課程活動,引導學生管理自我情緒與行為、正向處理他我生命課題,並同步練習溝通表達力與多元敘事力。課程設計理念與教育目標、核心能力之關聯性如下:
1.本課程著重培養「綜合感受力與溝通表達力」,對應學生探索自我所需之覺察力與表述能力。
2.本課程著重培養「問題探究與提問能力」、「創意思考與多元敘事力」,對應學生開發創意潛能、進行創意表述所需之能力。
3.透過實務運用及團隊的實際操作,對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獨立思考與團隊合作能力。
4.此課程為本計畫團隊TA之培訓課程,期能使課堂所學協助自我潛能探索,以及課程輔助教學工具的多元運用。
本課程邀請來自全校六院學生,透過內在探索與團隊協作等方式,進行以自利利他精神為核心之幸福感探索與敘事。此外,課程深化跨域與設計向度之跨領域學習,期能以正確心態應對內、外在世界,也呼應及協助本校推動未來人才的跨領域教與學,並可延伸至後續之專業課程及通識課程的學習歷程。
透過繪本藝術力與敘事力的培養,增進學生對繪本圖像的視覺感知能力以及繪本文學敘事的深度理解能力。
透過繪本創作力的實作體驗,引導學生結合議題反思,實際體驗跨領域溝通與合作,共同解決問題並完成學習任務。
介紹繪本應用力的實務連結,期能啟動學生對繪本功能的延伸觸角,進而播下未來創新創業的種子。
為增進年輕一代關懷全球多元文化議題的敏感度,本課程通過多元文化繪本與影片的討論,帶領學生深入探討在地文化與拓展國際視野等臺灣當代多元文化核心議題。課程安排帶領學生參訪大肚磺溪書院建築寫生,鼓勵學生將在地連結的體驗融入期末小組作品,以繪畫與文字呈現對磺溪書院踏查的五感體驗,再進一步將文字提煉為現代詩與歌詞,最後以影像方式進行敘事創作的統整,逐步練習敘事的創意表達方法,展現對多元文化深刻的理解與反思。
引導學生將教育、諮詢及溝通原則運用至個人或團體營養衛教。除了專業衛教知識之外,專業知識應如何與一般民眾交流,也是本課程的核心目標。課程講授內容包含理論模式應用、面談技巧、教案設計及實際衛教演練。藉此引導學生具有良好溝通與諮詢之技巧,增加營養與保健教育能力,使學生熟練營養諮詢之運作方式,提升個別與團體之衛教能力。
同時,期望能使學生瞭解「營養教育」的意義及目的、並熟悉相關理論學說,而後應用相關知識並實際操作營養諮詢演練,乃至具足未來從事營養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