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建築史

相關介紹

食物與建築,兩者雖然表面上看似不相干,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它們卻密切相連。本課程旨在透過食物這一媒介,激發學生對食物產地、歷史文化、和地景建築之間緊密連結好奇心與理解。這門課將透過食材的來源、製作過程以及烹飪技巧,探討食物如何成為一個地方性的文化象徵,此外,通過分析農場、魚塭、酒莊、(漁)市場和食品工場等地點,了解它們如何與當地的空間地景相互影響與共生。

這門課跨域整合不同學科,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看待複雜的主題。並且,學生將有機會運用所學,透過設計思維和創造力,打造一個結合食物、地景和建築的行動設計,以建構獨特的「可食地景」提案。

開課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
開課學期:
112-2學期
授課教師:
林依陵
課程作品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製作目的是希望利用學校空閒空間,打造一個可以讓學生放鬆,同時也可以融合學校的課程。前面的水池選擇養好飼養的鯉魚。水池兩邊是菜園,我們選擇容易種植的地瓜葉,收成後供給學校的學餐,達成自產自銷。後面的草皮我們製作了涼亭和吊床,增加學生的休閒娛樂。最後面是花牆,我們選擇種植薰衣草,除了美觀和安神,我們還想結合學校的人文素養,使同學更方便完成目標,同時花也可以和化科系製作成香氛。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以大肚山著名的「紅土」為思考起點,紅土富有礦物質,正好適合作物生長,種出來的紅土地瓜鬆鬆軟軟,口感特別好,搭配料理,更突顯風味,而且地瓜的高纖維質,還有排毒功能,而且地瓜不僅外型長得像台灣,現在也即將代表台灣,邁向國際,讓大家都能品嚐到,這種台灣本土的美味。選擇紫地瓜,是因為它富含豐富的花青素,比一般的黃肉地瓜營養價值更高,栽種紫地瓜讓全校師生既可以品嚐到地瓜又能攝取額外的營養素。名稱「…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選擇圖書館外牆空地是因為那裡,時常有人在那裡休息,可以讓休息的人看到別於觀賞性的植物,而是可食用的植物。希望可以在旁邊附上照顧植物的小工具和附上notes說明有興趣的學生可以照顧植物,提起同學對綠植物的興趣。長椅放置區使用的地板設計是使用木板,整體看起來很舒適。雖然有旁邊步道的樹蔭能夠遮陽,但感覺卻少了一點綠意美化。

影片連結:…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基地位置:思源樓第二研究所大樓東門旁的涼亭。選擇這裡的原因:這裡不僅是涼亭,也是葡萄藤架,涼亭邊也有種植百香果,但很多學生路過都會忽視它。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Omt-0rmr-dc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我們選的是面對教堂旁的草地。這裡雖然有裝置藝術及椅子,但是雜草叢生,疏於打理。即使有步道與教堂和靜園餐廳聯通,但學生仍對此地興致缺缺。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3v1Can2Ce8s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本作品旨在活化靜安樓外的閒置空間,將原本的吸菸區轉變為美觀且實用的可食地景。我們規劃在草地上種植聖女番茄與薰衣草,並移除現有的石椅,改用灌木叢圍繞,以防止踩踏。這個計畫不僅美化環境,還提供學生一個放鬆與學習的場地。我們希望這個改造計畫能讓學生更喜愛並善用這片空間,為校園帶來更多綠意與生機,創造一個適合放鬆與交流的舒適環境。

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