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實踐與社會創新

相關介紹

我們目前所面對的社會問題與公共議題幾乎都是跨領域、複雜,且非由單一學術領域的知識所能解決。不同的公民社會組織長期在各別的領域中,嘗試改變社會的問題,推動社會的變革,正是讓同學學習如何跨越學術領域的藩籬,務實運用整合的知識來參與改變社會現況的最佳場域。為了希望加強同學們跨領域學門知識的整合能力,以開拓同學的學習視野,並學習將之運用在應變日常生活的問題解決中。本課程進行了下列的規劃:
本課程的主軸為,「公民社會的發展」與「社會創新如何可能」。「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 CS) 雖然是源自於西方的概念,但其基本的內容取向與精神則建立在民主多元的體系之上,公民對政策議題、民意表達、利益匯集與政策立法能藉由社會運動與公民社會組織對各類社會議題進行倡議或實踐,發揮其自主性與參與性。而由關懷公共利益與社會正義等議題的公民們自主結社發展出來的各種社團組織,亦構成了與政治力、經濟力相互合作與制衡的「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或非營利組織(NPO),深深影響到各項公共政策的治理模式。近年來,在面對各種社會需求也發展出了新的概念「社會創新」,嘗試發展、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案、創造價值,透過創新途徑,以就業、學習、消費和參與等方式改善個人、社區和社群的福祉。故「社會創新」成為可滿足各種社會需求之新策略、概念、想法與組織,致力於滿足社會上的需求缺口,改變社會現況,並可以延展和強化公民社會。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SE)即是「社會創新」方案與概念的實踐方式之一。起源於歐美國家的社會企業概念,在社會實踐上具有融合市場、國家和公民社會三面向的混合型態(three-dimensional hybrids)。近年來也逐漸被台灣部分想要轉型的非營利組織以及欲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組織所採行,而這些發展都與傳統的非營利組織以及傳統企業在概念、經營管理等面向上產生差異。特別是在政府部門的福利產業化的政策鼓勵下和經濟成長不佳的大環境下,愈來愈多的非營利組織嘗試將營利納入組織營運以推動公益目的的計劃中,已逐漸成為社會公益創新發展中顯見的趨勢。
作為一門跨領域的課程,本課程將規劃(一)9週的內容,讓修課同學認識與課程的議題主軸相關的知識,即「公民社會」、「非營利組織」、「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等概念的緣起與發展,以及其實務之延伸。協助修課同學了解公民社會存在的功能及重要性;並規劃(二)6週的課程,藉由與在不同領域中操作的非營利組織或社會企業合作,提供修課同學實作和活動參與的機會(專題演講、移地教學和場域參訪,或倡議活動),直接觀察與體驗這些創造社會價值、藉由創新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團體,如何在他們組織的議題領域中學習、規劃和倡議,以及進行社會宣導。除了了解其參與社會議題或藉由社會創新改變社會,以及社企如何利用商業策略達至社會目標及社會創新的種種努力,期待在基本理論與概念的基礎上,搭配實務經驗分享,提供學生能達成課程目標的能力,更期望能藉由跨領域學習,使同學增進對社會問題的意識與關懷,甚至參與改變社會現況的社會實踐。
授課方式將視課程內容需求以「課堂講解/演講」、「小組討論」、「校外參訪/移地教學」與「成果發表」等多元方式來進行與呈現。在跨域的部分,則將引導同學到具有實務經歷並發展頗具成效的在地NPO與SE的操作場域中,由實務工作經驗者帶領同學學習該組織價值主張範圍中之知識、議題操作與倡議模式,並觀察組織運作、活動規劃和演練。

開課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
開課學期:
112-1學期, 112-2學期
授課教師:
余健慈, 邱紹堯
課程作品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隨著現代人類社會的進步,進行了許多山區開發,有影響了自然的氣候變遷,同時也造成各生物棲息地的改變或縮減。此外,台灣石虎是瀕臨滅絕的保護野生動物.是台灣唯一的本土貓科動物,是生態系統的基石,也是台灣的旗艦物種。台灣石虎正面臨棲息地喪失、破碎化等人類發展的威脅。不過如果制定合適的機制保護石虎棲地,應能創造當地民眾、遊客、石虎生態系三贏的局面,而能同時關照成,也能藉此宣導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公園遭受不當的垃圾處理、污染或化學物質的排放,這些都對植被和野生動物產生負面影響。過度的人為活動.例如步道、遊戲和野餐,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損害。這可能包括土地侵蝕、植被破壞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干擾。城市的擴張導致公園受到壓迫,減少綠地面積、改變自然環境,甚至導致棲息地喪失,進而影響當地物種的生存。

 

SDG15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近年來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地表溫度持續上升,導致很多地方受到大自然
的反撲,如若要減緩地球暖化,要在近幾年大幅減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
氣體排放量,全球升溫問題才能得以改善。

 

 

SDG13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探討塑膠微粒造成海洋的汙染,海洋生物吞食無法消化的塑膠微粒,可能會使海洋生物遭受傷害,並且人類也會因此直接受到影響。

 

SDG14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而且漁獲對於台灣的經濟可謂是至關重要的產業,而如果濫捕造成未來漁獲產量的下降那將必嚴重打擊台灣漁業所產生的產值。

 

SDG14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臺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且扶養比例高,造成高齡老年人口多過於年輕人,因此高齡老年人口的長期照顧與健康,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社區老人照顧的目的主要能讓老年人在自己家中或社區獲得類似家庭照顧,不需到安養機供就能自主生活。

 

 

SDG3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1.    主顧樓:國際生態補償行動
 
心得:這張海報傳遞了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以及全球範圍內共同努力的必要性和和具體措施。補償措施能減少開發活動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我認為,這是一種平衡開發與保護的有效方法,既能推動經濟發展,又能維護生態系統的健康,這引發了我對生態保護的深入思考。

2.    思源樓:展望未來:…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開課學期:

參觀完國際生物多樣性校園大地展覽,我感受到了人類與自然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展覽中
呈現的各種生物種類和生態系統讓我深刻體會到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和重要性。每個生
物都在生態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
透過展覽,我深入了解到生物多樣性對於維持地球生態平衡和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展覽中展